ERPERP是一种软件系统,也是一种系统软件的标准称谓,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的缩写,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标准ERP软件的发展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MRP(物料需求计划)阶段:这是ERP发展的第一阶段。从生产计划出发,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同时对库存状态数据引入时间分段的概念,从而解决了何时定货,以及定货数量的问题。一方面把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另一方面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入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使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系统。 MRPⅡ(制造资源计划)阶段:这是ERP发展的第二阶段,MRP解决了企业中的物流问题,但却没有涉及到相应的资金流动问题,因此造成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不一致性等弊病。为此,必须将物流和资金流统一起来,将相应的财务子系统和生产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原有的MRP系统进步到了可以集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多个子系统为一体的系统,被称为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仍缩写为MRP,并以MRPⅡ来称谓,以区别于物料需求计划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阶段:ERP系统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管理范围,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与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来制造产品的思想,实现ERP的基本思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着的供应链,整合进了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资源,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若干个相互协同作业的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子系统,并包括了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方面,对该链条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产生出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多个具体项目。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来进行会计核算系统的处理;或者说,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甩掉了手工帐本,完全依靠电子计算机有效地运行来完成记帐、算帐、报帐和记帐凭证的管理等任务。从而把会计人员从抄抄写写的繁殖手工计算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转而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从记帐会计而管理会计转移为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ERP是关系到企业各个环节的,不光是针对会计而设计的,它是一种软件,为企业规划而用。而会计电算化是针对会计数据而言的,包括使用各种软件来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可以认为包括ERP中的财务模块。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用计算机处理,且都包含财务会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