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采购-原材料 = 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 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
分析说明:
1、在购入原材料时,发票账单已到,物资未到,企业按采购价格支付材料款及税金,在“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实际成本计价(税金另计),账务处理为:
借:材料采购(价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托收承付等科目
2、当材料已到,企业验收入库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者分录为: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3、(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在企业领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转出,
领料应摊销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本月购进的计划成本)
领料应摊销的成本差异=领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基本生产成本 或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或蓝字)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计划成本的的作用:
一是通过计划价格指导采购,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控制采购成本。虽然在市场经济下,物资价格波动较大,但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讲,计划成本法依然可以发挥其作用。
二是简化核算,减少工作量。一个大型企业,材料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即便是借助现有的微机管理,依然是很麻烦的。因此计划成本法的采用和企业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更多的是与企业的规模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法
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