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摘要:会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从现实出发探讨了会计诚信的必要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导致会计失信的原因以及针对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措施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信誉就越重要。朱金容基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也是对广大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保守秘密。诚实必须守信,自古以来,人们就将诚实和守信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 诚信要求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项经济活动反映出来。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经济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会计信息失信的原因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乱纪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虚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部分会计人员置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会计规定开展工作。有些会计不懂法,不学法,甚至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这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了在新形式下对会计人员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二)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有效地传递,这使得企业与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相符,也给经济犯罪提供了可能。另外,企业的审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制止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民间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最突出的是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民间审计而不是股东大会委托民间审计,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管理者,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无原则地服从“领导”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