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长柏一说辞官,为何盛家和王家都慌了?盛老太太中毒后,明兰不动声色的查出了凶手,在将康姨母捉拿后,对于康姨母的处置方面,各方意见分歧较大。对明兰来说,祖母对自己恩重如山, 这个仇一定要报,康姨母是一定要得到惩罚的,不管是家法还是送官,反正不能放过她;于盛纮来说,尽管嫡母中毒,但盛家的面子最重要,如何保存盛家的颜面,是他第一个要考虑的,至于怎么处罚康姨母,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于王家来说,王老太太希望盛纮能看到王家的面子上,网开一面,给康姨母一个机会,既然盛老太太已经苏醒,那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让康姨母平安回去。王家的诉求,明兰是绝不会答应的,不仅康姨母要受惩罚,王若弗也要接受应有的惩罚。就在两方僵持不下,盛纮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时候,盛家嫡长子盛老柏回来了。长柏的抉择,盛长柏中了两榜进士后,成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在两王争宠,太子之位尚不明朗时,颇有政治眼光的盛纮,为了避免儿子卷入两党纷争中,将长柏想办法调到外地基层单位去锻炼了。盛老太太中毒后,海氏虽然不太了解个中缘由,但知此事非同小可。遂叫人快马加鞭请回了长白。在盛家新一辈接班人里最有出息的就只有长柏了。入仕之后深受皇帝重视,如今更是担巡查盐务的重任,可以说未来一片光明。家族的未来终是要交到长柏的手中。这样的孩子辞官,盛家怎能不慌了?因为长柏的未来和盛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那王家呢?长柏是盛家孩子,做不做官和他们王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吧?其实恰恰相反,长柏做官也是对王家有益的。王老太爷去世,王老太太年纪大了且是女眷,长子又不成气候。现在能撑王家门楣荣耀的人已经没有了。是舍一个康姨母救大家,还是舍弃大家救康姨母,王老太太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了。王家此时成全长柏的决定,既给盛家一个面子,更是卖了盛家一个人情。王老太太心中固然不舍,但这却是于王家康家最优的选择,不舍也只有舍得了。说到底,王老太太能够妥协,也是看在长柏的大好前途上。如果长柏资质平平,于王家没有什么帮助,为了救女儿,王老太太可能会放手一搏,一起拼个鱼死网破。因为这件事,就看谁能豁出去的多,盛纮害怕盛家颜面有损,再加上王家对他的恩情,让他在王家面前硬气不起来。到最后,如果没有明兰的据理相争,以王老太太的手段,最后康姨母能逃过惩罚也不好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联姻的大家族,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盛家倒了,他们王家还是独善其身吗?这个道理,王老太太太明白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对于没有功勋的人家来说,才是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然而长柏读书了这么多年,受了这么多的苦,如今苦尽甘来,才能入朝为官,得皇上青睐。如今他却不顾一切、宁愿选择辞官,也要公正处罚康王氏,这是一件多么疯狂、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盛家、王家人才会如此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