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知识:
1、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和合适的量来购买最高质量的商品。
2、准备购货订单,征求出价建议并且审查货物和服务的要求。
3、根据价格、质量、选择、服务、支持、可获得性、可靠性、生产和分配能力以及供应者的名声和历史来研究和评价供应者。
4、分析报价,财务报告和其他数据及信息来确定合理的价格。
5、监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6、协商,或者重新商议,并管理与供应者、卖主和其他代表的合同。
7、监控装载的货物保证货物按时到达,万一装载货物出现问题要追踪未送到的货物。
8、与员工、用户和卖主进行商谈来讨论有缺陷或不可接受的货物或者服务,以确定相应的行动。
9、评价并监控合同的执行以确保与合同合约一致并确定变化的需要。
10、安排交税和运费。
必备能力
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
采购支出是构成销货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采购人员必须具有成本意识,会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不可大而化之;其次,必须具有“成本效益”的观念,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不可花冤枉钱,买了品质不好或不堪使用的物品,并能随时将投入(成本)与产出(使用状况——时效、损耗率、维修次数等)加以比较。此外,对于报价单的内容,应有分析的技巧,不可以“总价”比较,必须在相同的基础上,对原料、人工、工具、税款、利润、交货时间、付款条件等,逐项加以剖析评断。
预测能力
在动态经济环境下,物品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数量经常会调整变动,采购人员应能依据各种产销资料,研判货源是否充裕,再与供应商接触,并可从其“惜售”的态度,揣摩物品是否可能供应日绌。从物品原料价格的涨跌,也能推断采购成本将受影响的幅度有多大。总之,采购人员必须扩充见闻,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才能对物品未来的供应趋势预谋对策。
表达能力
采购人员无论是用语言或文字与供应商沟通,必须能正确、清晰表达所欲采购的各种条件,例如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付款方式等,避免语意含混,滋生误解,尤其是忙碌的采购工作,采购人员更须具备“长话短说,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以免浪费时间,而以“说之以理,动之以情”来获取优惠的采购条件,更是采购人员必须锻炼的表达技巧。
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
由于采购业务牵涉范围广,相关部门多,欲使采购业务能顺利进行,而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除了采购人员的努力外,尚需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采购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