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坐拥着众多“遗产”
作为曾经“超级大国”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得到了其遗留下来的众多“遗产”,其中最宝贵的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专家们”。但是,乌克兰却没有留住这些专家们,使得其纷纷选择来中国或者去到其它国家,丝毫没有留在乌克兰的意思,而原因其实也十分的简单,那就是“钱”和“地位”。
自废武功的乌克兰武装力量
苏联解体后,作为其曾经重工业基地的乌克兰很快就面临了“经济危机”,大量的“科研所”和“设计单位”对于乌克兰来说就是一群“拖油瓶”,不仅带不来经济收益还要给科研人员发工资,所以原本生活富足、社会地位较高的专家们很快就面临了失业,甚至连“温饱”都成了难题。
被拆解的乌里扬诺夫号航空母舰
就在这种时节,一向嗅觉敏锐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其的“传统异能”,先是用钢铁公司与乌克兰签合同,买下了乌里扬诺夫号航空母舰,在其被拆成为废铁后又说合同失效,不用一分钱搞掉了航空母舰。其次利用高薪,吸引乌克兰的高端人才为美国工作,人才流失加上自废武功的乌克兰,已然“被人忽悠瘸了”。
人才合作和投资挽救了乌克兰企业
而相比于西方那些“缺了大德”的手段,我国的方式更加的“独特”和怀柔。首先,对于经营困难的乌克兰企业,我国为其提供了大量订单,挽救了大多濒临倒闭的产业。其次我国对于来华专家,同样提供高薪和高福利待遇,为专家们提供了优秀的工作环境,使得“专家们”找回了犹如当初那般的“环境”。
从乌克兰引进的燃气轮机也为我国海军发展打下基础
在营造优秀的“就业环境”同时,我国还有着西方国家没有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曾经“同一阵营”的“信仰加成”。我国专家与乌克兰专家的交情,早在苏联援助时期就已经建立,面对昔日老朋友的盛情邀请,也不会有几个人拒绝,这样一来中国就成为了许多乌克兰专家工作的第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