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贯标介绍: 什么是两化融合贯标? 【官方描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科畅解读】 随着德国工业、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提出,全球掀起了智能制造风潮,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智能制造规划,中国也推出了智能制造2025,旨在引导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两化融合贯标就是国家工信部主导的一套标准体系,是方法论,企业按照这个方法论调研、分析、设计、实施信息系统/智能系统/管理思想,并以某些指标来评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帮助企业建立智能制造的方法。 湖南科畅咨询公司具有十多年信息化咨询、实施与贯标经验的咨询公司,可以帮助企业来理解、梳理整个体系,并辅助企业按照规范流程推动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建设,顺便获取贯标证书。 【两化融合体系与其他体系对比】 两化融合贯标比其他常规贯标复杂,因为他需要深入分析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宜企业个性化的方案,并监督落实下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时间】 不同企业,情况不同,所以贯标需要的时间也有差异。 一般需要持续6个月,前期以网泰公司为主,在各部门进行深入调研,需要各部门提供材料,并与最高管理者面对面沟通,同时进行1-2次针对两化融合体系的培训;在方案设计出来后,需要各部门(有侧重)整理、制作一些支撑文件;然后是内审、管审、外审。 本体系注重的是全过程,后一环以前一环为基础,所以在前期调研、设计与培训上花费时间较多,但对企业正常运营没有影响。 【哪些部门参加】 两化融合是一个大工程,可以说会涉及到全公司所有部门,但有侧重——有些部门只要配合填一些表格,而有些部门会成为评定审核访谈、作材料的重点。 实际执行中是根据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来的。有些规模企业会有专门的信息化部门(或信息部、IT部等),也有些企业会把这个放在生产部,有些放在财务部。二、企业能够得到什么 1,拿到证书后,申请政府奖励 (1) 一是企业在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后,由于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方法,企业的生产实实在在的提质增效。同时,一些企业的对外招标和合作伙伴的资质要求会增加筹码。 (2) 二是省市的直接资金奖励。 (3) 三是建设类,比如可以申请两化融合试点、两化融合示范,还有一些荣誉可以申请。 2,如果时间紧张,我们有快速拿证的做法。 如果充裕,我们更希望和企业一起把两化融合贯标落到实处,按照体系的管理思想帮助企业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开始梳理,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导出战略,然后一步一步分解到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再分析要上什么系统、怎么上、指标是什么,在上的过程中怎么监督系统的试运行、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考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了新型能力。 必要时我们可以融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精益管理、平衡计分卡等。 三、哪些企业可以做两化融合贯标? 从GB/T23001来看,对企业规模和信息化程度是没有要求的,理论上任何企业都可以贯标。但实际执行中,建议: 最好有及本地信息系统(如ERP、MES等)。 企业有一定体量,年产值最好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四、实际执行中的信息 1,客户公司在我们指导下材料搞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提交评定申请(和评定机构签合同、打款),评定机构会安排人员来审核,一般从提交到来审核会有1个月左右时间。 2,评定机构会来两次审核,一次是来看材料,2人日;第二次现场审核、访谈,要6人日。评定机构审核后会有一些不符合项,修改好后提交给国家机构,没问题就发证。 3,关于拿证时间 (1)评定机构:一审+二审+整改+评定机构内部复核一般来说,至少在1-2个月 (2)企业前期准备资料,快的话至少1个月; (3)评定机构提交政府后,政府有三项工作(合规性评价、复核、公式),这个时间大约在2-3个月 4,关于评定过程 (1) 信息化是两化审核的重中之重 (2) 一是看信息化的识别策划过程,是否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二是看能力的建设过程(与信息化息息相关)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五、我们服务的企业新型能力 常州浩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高效生产管控能力 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精益的内控优化管控能力 钴领(常州)刀具有限公司,面向多品小批的自动化仓储管理能力更多新型能力可以参考: 创新智能工业云平台快速交付的能力 产品追溯为核心的生产运营管理能力 有担当的社会责任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