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还没练就“分身术”之前,就只能在一个地方过一个标准的时间。对于时差,只能在飞行到另一个时区的地方时,身体机能出现和当地作息时间不匹配的时候才会体验到“时差”存在。 一个短片,两个国家,7小时时差,中国合肥&德国波鸿,感受两个女生在同一天中的不同生活。时差是自然现象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创造,自然赋予地球上不同地方被太阳照射到的先后顺序不一样,而人类则创造了时钟。 时差应该有两个含义,一是出于在地球不同位置而造成日出、日落时间有所偏差,即时区的概念;二是旅行者经过不同时区所造成的生理现象。在这里,需要科普的就是时差的『时区』含义啦。在农业社会,“时区”是不存在的,世界各地一般采用各自的地方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开始,十九世纪长途铁路运输快速发展,1870年代加拿大铁路工程师弗莱明首次提出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1883年11月18日,美国铁路部门正式实施五个时区。1884年华盛顿子午线国际会议正式通过采纳这种时区划分,称为世界标准时制度。拓展资料:理论时区:理论时区以被15整除的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度,即每15°划分一个时区,这是理论时区。理论时区的时间采用其中央经线(或标准经线)的地方时。所以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相差多少个时区,就相差多少个小时。东边的时区时间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提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法定时区:为了避开国界线,有的时区的形状并不规则,而且比较大的国家以国家内部行政分界线为时区界线,这是实际时区,即法定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