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章 绪论1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概况2 水循环及水污染3 废水及其分类4 废水水质管理第一篇 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第2章 废水的收集与输送1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2 废水的收集与输送系统3 管道及管道系统上的构筑物4 管道系统设计简介第3章 废水性质表征1 物理指标2 无机化学组分3 有机化学组分4 生物组分第二篇 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第4章 预处理1 格栅2 筛网3 调节池的位置4 水量调节池5 水质调节池6 水质水量调节池7 工程设计第5章 重力分离1 沉砂池2 沉淀池3 隔油池4 沉降理论5 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6 理想沉淀池7 沉淀池的改进8 隔油池的改进与强化9 工程设计第6章 混凝1 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2 对混合的要求及混合设备3 絮凝设备4 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5 混凝机理6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7 絮凝池的设计8 混凝的优缺点及应用实例第7章 过滤1 深层过滤的工艺过程2 普通快滤池的结构3 过滤机理4 深层过滤水力学特性5 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6 滤池反冲洗7 其他形式的滤池8 滤池的主要设计指标第8章 气浮1 电解气浮法2 散气气浮法3 溶气气浮法4 气浮池5 气浮法的基本原理6 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9章 吸附和离子交换1 吸附操作与设备2 吸附剂及其再生3 吸附的基本理论4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5 离子交换操作与设备……第三篇 废水化学处理第四篇 废水的生物处理第五篇 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的处理与处置参考文献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的内容包括了常用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工艺和主要设备或设施的原理和结构、主要工艺设计的步骤、内容和设计方法。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做到既反映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又反映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在内容编排和编写方式上,本书对各种处理方法和工艺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逐步深入介绍,首先使读者对处理方法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其中的微观机理和影响因素,这样安排更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能使读者对每一种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在语言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部分插图进行了重新绘制,有些图进行了完善。本书的重点在于使读者能够深入、全面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所涉及的工艺和技术的原理,所用设备、设施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对于工艺设计仅进行了简单介绍,因此把每一种工艺的设计放在每章的最后,仅列出了设计的步骤、内容和方法。为便于读者理解每一种工艺或设备、设施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力求对每种处理工艺都附有典型的案例,特别是对废水资源化部分,列举了较多的案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共分六篇24章,编写分工如下:孙体昌1、3、9、10、18章,娄金生2、20、2l、22章,章北平17、19章,胡锋平8、24章,丁忠浩11、23章,谢庆林12、15章,吴永强6、7章,薛云波13、14、16章,程爱华4、5章。全书由孙体昌负责统稿。 清华大学王建龙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何绪文教授担任本书主审。两位主审对教材的初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本书的出版起了关键作用,在此对两位主审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力求给读者提供认识废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另一种方式,但由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教材的篇幅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