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位于广州市东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现广州港)所在地。区内有南海神庙遗址、黄埔军校遗址、丹水坑风景区、龙头山森林公园等著名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全区现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区属10所、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其中区属2所、民办6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有小学29所(其中区属20所、民办9所),幼儿园52所(其中区属1所、其他办51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24所,省一级高中2所(含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1所),区一级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省一级幼儿园2所、市一级幼儿园5所、区一级幼儿园8所。全系统在职在编教职工2057人(专任教师1972人),离退休教职工1133人。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6%,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4%。全区现有在校生57651人,其中区属学校(幼儿园)32590人,民办学校(幼儿园)25061人。还有区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区青少年宫、电大工作站、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教育机构。 黄埔区委、区政府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资金投入、教师待遇、人才引进、厂校接收、校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区教育工作者响应区委、区政府“打造东部基础教育高地”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教育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11月高分好评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实现了“优质更优,强区更强”的目标。2010年9月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吹响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区集结号。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资源配置趋向均衡。区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占区财政支出比率均超25%。2006年到2010年预算内教育总投资9亿。投入5亿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投入03亿建设市86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投入2000多万建设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投入2000多万选址重建“广州市首批示范性幼儿园”育蕾幼儿园。目前,全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33%,全区公办优质学位占全区公办小学总学位的12%,公办初中优质学位占全区公办初中总学位的81%,普通高中优质学位占全区普通高中总学位的26%,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女入读比例达3%。从全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大局出发,以适度扩大校均规模为重点,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一定规模、高中相对集中、职中合并办学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相继展开文冲、长洲岛、红山和庙头地区的教育资源整合。区内17所镇村学校一次性收归区教育局管理,政府逐步接管15所厂企学校。通过撤小、扩强、搬迁、合并等方式,调整学校布局,办学效益明显提高。用人机制更趋灵活,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全市率先推行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合同聘任制和全员岗位培训制。2003年首开全市校长年薪制先河;2004年全区小学校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2008年70%区属中学校长试行竞聘上岗和年薪制。坚持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内培外引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现有中学特级教师9人,中学正高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275人,中级职称教师1334人。 加强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各级各类培训课程体系,探索出“校本-区本-本省院校-省外-境外培训”五位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近两年,投入近100万元专项经费,举行面向机关干部、校长、支部书记、德育骨干、总务主任、报账员、新教师、民办教师等不同群体的培训班33个,培训校长、教师1600多人次。率先在全市提高特级教师津贴,并为承担省级以上教研课题的特级教师提供学术假期和经费支持。教师安居乐业,队伍实力显著提高。教研课改纵深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深化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台《黄埔区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规范》《黄埔区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意见》《黄埔区初中教学工作评价方案》《黄埔区小学组团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教育质量检测和教学评奖方案,建立全区中小学生学业成就水平跟踪评价系统。倡导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开展有效教学。现有“十一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5项,科研成果不断向教育成果转化。修订完成《小学素质教育工作评奖方案》,开展小学组团内教学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关爱中下学生,大力提倡分层教学,加大薄弱学校扶助力度,全面提高初中教学质量。中考参考率连续第三年超市平均参考率,2010年总分平均分比2009年提高了97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高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9年高考总上线率位列全市第四,重点率和本科率位列全市第六;2010年重点上线率列全市第2;总上线率列全市第3;4所高中均大幅度超额完成市督导室本科、专科预测;市86中学连续第六年获高中毕业班工作评奖一等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投入力度。黄埔职校拓宽办学思路,提升特色专业,打造重点专业,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扩大联合办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3年达99%以上。数控专业连续3年夺得市中等技能竞赛数控铣竞赛项目冠军。学校正式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彰显,德育网络逐步完善。 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弘扬“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贯彻“三个深入”(深入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家庭,深入学生内心)。制订德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开展全区德育调研,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创建德育特色示范校,展开德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广泛开展“每月一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和行为养成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区教育部门与区妇联、区司法部门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法制教育。全区学校100%聘请法制副校长,违法率低于万分之一,犯罪率为零。市86中学多年坚持推行学生德育导师制,取得显著成效;市86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和市123中学被评为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区学校呈现“处处有德育,校校有特色”的新气象。教育品牌精心锻造,体艺教育成效显著。 把特色教育当作推动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重要策略,把学校的普及特色教育与青少宫的精英特色教育相结合,实施“以赛促培”,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狠抓体育课教学常规,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体育大课间内容丰富、人人参与,“健康第一”观念深入人心。腰旗橄榄球、曲棍球、毽球等特色体育项目参加国家、省、市比赛成绩骄人。各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学校建有艺术团队,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投资71万元建成黄埔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俱乐部,区青少宫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基地称号。学校艺术团队依托市学校艺术团展演、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亚运广州行”活动、瑞典哥德堡市文化交流活动等舞台大放异彩。黄埔少年合唱团、少儿舞蹈团在全国赛事中均夺得最高奖。近两年在各级各类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获奖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