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今年54岁,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这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受教育少,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下岗再就业的“特困户”。国家专门实施了“4050”工程,扶持这部分人再就业。但许振超不但没有下岗,而且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在合资公司里再担重任,连外国合资方都佩服他。许振超踏着时代节拍前进的武器是“学习”。他在日记中写到:“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在青岛港里,许振超虽然是工人,但从上到下都把他划到技术人员圈里。青岛港与英国铁行、瑞典马士基、中国远洋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时,他反而进一步受到重用,被聘请出任专管设备和技术员的技术部固机部经理,手下工程师就有40多名,名正言顺地走进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列。合资公司开给他的月工资超过6000元,不但是固机部里最高的,而且比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还高。公司前两年还专门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最令许振超自豪的是,青岛港几乎不用请外人帮助修理桥吊设备故障,他们有能力自己排除。看着设备转得安全,许振超说:“这是对我最好的奖赏。”技术部技术主管刘俊泉是许振超的手下。他1986年大专毕业后,就和许振超共事。他说:“从文凭上看,我比老许高,但他做了我的领导,我服气,因为他的技术领先于我。我年轻时打扑克、下象棋,他则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比我大11岁,学习起来吃力得多,但他坚持学习,超过了我。现在我觉得不学没有出路,我业余时间也在学习。”许振超在日记中写道:“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要自己教育自己”。正是凭着这种韧劲,许振超学得真功,从工人迈进了技术主管的行列,并创造了世界记录。许振超的“绝活”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了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籍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琐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炼成"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着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5米,宽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斗伸张开有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尺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打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蓬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许振超的另一个"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出了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呈现无故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要技术主管昼夜值班制,二是出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制度;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作业前要技术主管事先检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事先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