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的母体之一姜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华本草》:“味苦,辛;性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中国药典》:“用于胸胁剌痛,闭经,徵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而在科学知识匮乏的古代,一些巫师却利用这个现象来欺骗大众表演捉鬼把戏骗人钱财:他们首先采用姜黄水(含姜黄素)来浸泡黄色的草纸,待草纸干燥后备用。在道场上表演捉鬼时,用木剑左砍右砍,此时砍在纸上没有反应。到表演高潮时,画一道符,烧了之后丢入一碗水中,将此草木灰水(碱性)涂抹在剑上,挥剑砍去,草纸上的姜黄素遇到了碱水,立即显示出一道类似于血迹的红色。于是巫师就说把鬼砍死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最为流行的香料姜黄不只是充满气味,而且它还有望抵抗破坏性的病毒。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乔治梅森大学国家生物防御与传染病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阿瑟·纳拉亚南说,在姜黄中发现的姜黄素阻止潜在致命性的裂谷热病毒(RiftValleyFevervirus,RVFV)在被它感染的细胞中增殖。蚊子传播的裂谷热病毒(RVFV)是一种急性的导致发热的病毒,能够影响诸如牛、绵羊和山羊之类家畜和人。究其本质而言,姜黄素是一种广谱的阻止一系列病毒感染健康细胞的抑制剂。但是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证实姜黄素可能干扰RVFV操纵人细胞从而阻止细胞对感染作出反应。他们发现姜黄素不仅在体外细胞培养物中显著性地抑制RVFV复制,而且也在小鼠模式动物中证实它能够有效地对抗RVFV感染。纳拉亚南正在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对抗布尼亚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和包括HIV在内的逆转录病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