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写在开头:法律考试改革后,司法考试90%的经验可以利用,剩下的10%是无害的。 原因只有一个:改革号称主客观分离,但实际上主客观永远不可能完全分离,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客观题是234题,主观题是119题。这是我作为机械学学士学位的非法往届生七个月来取得的成绩。
法考结束后,我在盈科律师事务所实习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的水平明显下降了,尴尬)。 当我上个月拿到成绩时,我发现我也通过了研究生预考。 我很惊讶。 现在我正在准备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复试。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和现在的你一样,疯狂地在网上寻找与法考、考研相关的经验和信息。
现在回想起来,我看过的知乎、贴吧、论坛等经验帖确实对我帮助很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帮助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需要转换的信息。
除了常规的经验之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发现的至今无人提及的独家学习方法(文末)。 祝你成功。
1、选择机构还是选择老师?
一般的问题。 经验帖太多了,有介绍。 我本来没有打算把它们写下来。 但现在主客观分离了,各个机构的教学计划有很多变化,所以我简单分析一下。
选择机构还是老师? 别担心,你得选老师。
我承认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的老师都必须有资格。 只要他们努力学习,他们就能通过考试。
但是,我们面临的是考试,效率是第一位的。 我可以在100小时内达到A老师的课程水平,但我需要B老师的课程120小时。 我为什么要选择它? B老师所在的机构正在降低效率。
我考法律的时候,除了民法,只听钟秀勇,三国只听杨帆。 对于其他六个科目,我参加了其他六个科目和刑事诉讼中每个科目至少两名老师的所有强化课程(不是强化课程!!)。 三、听了三门商业经济学、三门理论方法。 我用2.5倍速听(戴鹏老师做不到,他说得快一点)。 时间不缺。 相反,如果第一个老师告诉我的内容我听不懂或者印象很深,那么当第二个老师告诉我的时候我通常会记住。
这种只认老师的上课方式给我带来了好处(当然是因为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但我不推荐给那些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的同学时间。 毕竟效率为王,不同老师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 可能会有冲突。 我只是想指出,即使是两个水平相同的老师,教学风格也不同,而真正能抓住你的盲点,让你拿分的,才是你最需要的。
主观性和客观性是分开的。 老师也会在课程中告诉你他自己的应对方法。 只要遵循它即可。 我听了一些今年的课程,发现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事情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只要安心就好。 好好学习就好,不用担心。
2. 时间规划
这原本是一个例行公事的问题,但在法考改革之下,各院校的教学计划似乎都得到了调整。
所以这里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原则,依然按照各机构精讲的顺序来学习——真题——强化——真题。
2018年第一次法考,消息实在是铺天盖地。 对于这个新消息,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预测。 许多候选人因为各种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而感到恐慌。 事实证明,完全没有必要。 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花在这上面吧!
试想一下,如果有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整个法律审查流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这个领域的影响就足以造成巨大的灾难,而改革者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 每一项改革,在消息确定之前,大家都认为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如果我们客观分析的话,每项改革对候选人几乎没有客观影响,或者说,即使对候选人影响很大,我们能做的还是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既然我们的应对方式根本不会改变,何必担心呢。
3月到5月听了精讲,5月到6月底参加了第一次真题考试。 这两个过程真的很困难,因为这是我水平最差的时期,但这段时间的任务是熟悉每个科目。 学科内容、体系构建,只要了解重点就够了。 真正提高成绩的时间是七月以后。
七月,我开始参加强化课程。 这时候老师就把重要的考试点都讲完了,接下来就是第二次真正的考试了。 重点:从现在开始,就是用真刀真枪提高分数的时候了。 从此,我就继续在真题和强化课程之间来回奔波。 最后算了一下,这十年我至少做了6次真题,这五年我至少做了12次真题。 我第一次就搞错了第二次你可能还是错了。 第一次是对的,第二次却是错的(此时我真想骂人)。 9月初,我参加了公法考试模拟考试,两卷考了232分。 那个时候我就更有信心了。
因为主观题的原因,今年老师的强化课程肯定会有变化。 比如,在强化阶段,会要求他们练习写文档,强化课程的时间也可能会提前,但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遵循规律。老师的带领。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知识点都不会改变。
3. 推荐师资及资源
这方面一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我是理工科专业的,想法可能不一样,所以建议大家真正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至于我,商法和经济法这门课,我听过严孟轩和张海海的讲演。 郓鹏根老师和郓鹏根老师的强化课程都不尽如人意。 这并不是说所有老师都不好! 因为商法我答得很好(这对我来说是最不可思议的,2018年商科占比很大),可见老师们在传授知识点方面绝对厉害,但我只是觉得我对课程不感兴趣。
因此,我在这里提出的推荐中,每科前面写的老师都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如果每个科目只打算听一位老师的讲课,可以直接选择。 同时,我也会省略所有我听过的老师。 评价一下,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客观题
民法:钟秀勇。 我只听了老钟的课。 网上对老钟的评价褒贬不一。 听完之后,我觉得太满足了。 而且老钟的班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发散。 通常一个知识点就足够了。 它渗透到很多方面,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它的原因。 他们觉得老钟的讲课太枯燥,重点不突出。 不过,当主观和客观分开时,老钟的这个特点绝对是一个优势。 他的知识点非常清晰。 分析非常有逻辑性,对于大的主观问题非常有帮助。 最重要的是,老钟的课往往能适应我这个理科生的思维,很容易构思模型。 民法强调理解。 我个人觉得老钟的课很棒。 这是我即使不参加考试也愿意参加的课程。
刑法: 1、白浪涛:刑法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容易建立模型。 白浪涛老师是一位典型的学术型教师。 抽象知识点与典型事例的对应关系处理得非常出色。 我做刑法题的时候,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对应到讲课时提到的一个例子,这对于理解和评分非常有用。 2、徐光华:白浪涛先生对刑法总则的讲解非常透彻,徐光华先生对分则(各种犯罪)的讲解更是出色。 在我看来,徐老师的讲课更有利于接受,而且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词语。 用文字和例子来讲解知识点,但相比之下,我感觉很多地方没有白浪涛老师那么深入。 所以,如果你没有基础,听徐光华老师的课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等到强化期听白浪涛老师讲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刑事申诉: 1、杨雄:杨雄老师是我的第一选择,不为别的,只为杨雄老师的形式。 刑事起诉涉及的知识点多、复杂,涉及公安机关、检察院、执法部门、执法部门等多方参与。 几乎所有老师都有公式来统一学习相关知识点。 但说实话,最后我还是觉得杨雄老师的课程内容最全面最深刻,而且总结表也好记。 刑事起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重点太多,需要全面研究。 2、象高甲:声音独特,口诀好记。 权衡之下,还是觉得知识点的讲解没有杨雄那么全面。 不过,刚开始学习刑事检控的时候,嘉嘉老师的口诀真的很好记。 3、左宁:一位高水平、正派的老师。 当我对刑事诉讼一无所知并且还有时间的时候,我听了它。 加深了我的印象,但感觉特点不够鲜明。
民事投诉:戴鹏! ! ! 这位老师绝对是法考之神。 所有机构和老师综合起来,我认为戴鹏老师对考试的理解是最好的。 他的教学习惯是,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他会提出问题让你思考,我也会边听课边思考问题的答案,几乎全是错的。 后来做真题的时候,发现他的思路都是根据真题来的,挖坑的方式也是一模一样。 唯一褒贬不一的就是戴鹏的内容不够全面。 第一堂课他会说,如果你跟着他,你可以获得80%以上的民事诉讼积分。 这就够了。 剩下的20%需要太多的能源,而且不划算。 我同意,但有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商报: 1、严孟轩:这个公式不太押韵,但是我记得很清楚。 听课感觉有点困,但是解题基本没有问题。 阿姨的水平和努力是公认的,但我理科专业的思维实在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即便如此,我最后的商科成绩还是很高,这证明听姑姑的课没有任何问题。 2 切彭根:嗯,我确实还是感觉听不懂,但是老师的水平很高。 3、张海海:曾经是商界第一人。 我听了他很佩服,觉得,呃,怎么说呢,他太喜欢做广告了,太喜欢吹牛了。 客观来说,张先生的水平是肯定有的。 但我实在不喜欢这种课堂气氛,而且张老师的公式确实有点生硬,但张老师回答问题似乎很准确。
行政方面: 1、黄伟博:Tony老师的讲课有点像戴鹏,但没有那么印象深刻。 不过没关系,它已经很强了。 这是唯一一位在讲义末尾附上关键填空题的老师。 如果你跟着做,你可以获得大部分积分。 2、徐金贵:风格与杨雄相似。 知识很全面,但不够有趣。 而且,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听课时非常注重逻辑连贯性。 徐老师和几位商科老师给我一种逻辑不连贯、思维混乱的感觉。 感觉就像你说的地方。
理论: 1、白斌:神一般的人物。 赞扬和批评的区别在于,很多人认为他废话很多,但我确实从他的废话中受益匪浅。 这位老师在讲课中所流露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了我很多启发。 白斌是宪法学最强讲师,宪法学是理论法学中最难的。 2、杜洪波:这位老师经验丰富,水平极高,是理论方法特别是主观题的王牌老师。 3.高惠云:嗯,他不太出名。 他教授法学硕士和法律史。 他是我当时唯一选择的非名师。 虽然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的效率不是很高,我不会推荐他。 (宋光明老师,听了他的主观题,很有收获,也是名师,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大白老师)
三国:杨帆。杨帆老师的三国法被公认为是强有力的、系统性的、针对性强的,而且三国法所占的比例很小。 杨老师的教学非常符合这个特点。
主观问题
我在主观题上得了低分。 我想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和写,因为相对于客观题,主观题要小得多,而且没有《三国法》和《法史》。 老师还会要求你按照一定的套路练习,直到你掌握为止。 事实证明,练习熟练的人几乎都能通过。
不管读不读法律,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不能每一个问题都读,也不可能不读。 做主观题的时候,我看卷子,看到了五个大题。 题目数量比以前少了,时间也比以前长了。 我忘记了老师嘱咐不要看书,坚信自己一定要找到每一道题的规律。 ,最后漏了一道小题,还好我通过了。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翻译呢? 存在三种情况:当问题中明确指出需要陈述所引用的法律规定时、当不写法律规定时答案明显过小时、当你可能无法回答时在没有翻译法律条款的情况下提出问题。
资源
听课必备视频工具:potplayer。 双速播放不改变声音,内存小,非常实用。 除戴鹏外,其他人都可以2.2-2.5倍速收听。
免费信息主要来源:学法网。 许多机构对其视频收取费用。 很多人购买它们并在这里分享。 还可以找到所有教材和真题的PDF,但是尽量支持正版。
4.独家提示
最后在这里教大家一个让我从满分150分到只有780分,最后1120分的评分秘诀。
但是,这种方法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一是希望大家每年至少考过两次真题,对真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才能按照我说的去做。 也就是,强化阶段之后(有朋友评论说已经下载了软件,不过先别着急,现在才3月份,听讲座是关键),如果你现在这样做,你可能会得到一半因为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事倍功半。 当你这样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欺骗自己,因为我之所以推荐这个方法,并不是因为它很新奇,而是因为它可以非常准确地找到你的知识盲点,而你的知识盲点往往会在做一个问题答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过程。 希望你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放弃,因为只有错误的问题才能帮助你进步。 每次都能答对的题,不需要太在意。 你说得对?
首先,您需要下载一个手机应用程序:朱玛法测试。 (网页版也有,不过需要注册——这真的不是广告,我只听了中和徐光华老师的《刑法》,不过这个软件确实是所有机构软件中最好用的)
你看我最后也没能答对每一道题hhhh
其次,需要新建一个excel表格(建议每个科目单独创建一个)
这是我的刑事投诉表的最终版本
最后,无论你掌握哪门科目最差,都可以从本书中拿出精读讲义。 请注意! ! 这是一个精讲,因为精讲太厚了,真的很难用。 我通过在强化阶段做三遍真题来开始这个过程。 我现在也认为最好是在强化阶段之后再做这件事。 现在还是要听讲座搭建知识体系! ! ! !
好吧,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切实提高积分。 打开猪妈app或者网页版(我用网页版是因为布局更清晰,以下图片均为网页版)
可以看到,里面的真题是分年份和科目的。 我们来打开刑事诉讼法(刑事起诉确实很难,但是也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不要因为总是犯错就不愿意去做,联系一下)
可以看到,有整体练习和逐章练习。 我们需要用到的是逐章练习。
好了,现在可以开始按顺序逐章练习了。 例如,我们点击一审中最重要的部分。
实际考试的时候也会是类似的页面。我们可以设置每次的题数。 最初,每次有 10 个问题。 我刷新后,每次设置为20题。
这里的20个问题都是与一审程序相关的真实问题。 你一定要先做这20题,不看书、不百度、不看答案,并标记答案。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根本不知道,请用不同的标记进行标记。
一开始,你会发现,在这20个问题中,你可能确信正确的不到一半。 没关系。 请勿提交您的答案以查看分析。 接下来很重要,就是看书!
我相信你会像我一样。 当你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你会感觉很熟悉,但就是说不出来答案是什么。 你可能认为老师都这么说了,书上肯定有。 只要看了书,就一定会知道。 你可以回答,但恕我直言,当你真正能翻阅书本,确认真正的问题是一审程序章节时,你可能无法准确找到答案。 因为很多时候,你认为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其实根本没有掌握。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盲点。 这种问题是最可怕的。 你一回答问题就会出错,但又感觉你好像知道。 结果,就很少实践,导致自欺欺人。
所以,翻书寻找答案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最有益的过程。 大多数法考考生都能听讲座、做真题,但我认为能真正读懂讲义的考生很少。 我正在翻阅书籍来寻找答案。 课程中我不断反复回忆这一章的知识点。 这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强化,最终达到了知道某个知识点在哪一章、大致在哪里的状态。 清除。
好吧,我们假设你回答了 20 个问题中的 10 个,在书上查找答案,发现了另外 8 个(不要不满意,有时候你找不到答案),并且你根据以下内容选择了答案谈谈你对剩下 2 个问题的感受。 这个时候就可以提交分析了。
你认为你能正确回答 18 个问题吗? 这是不可能的,别担心,你会发现你认为对的10道题中至少有3道是错的,而且你从书上挑的8道题中你也错了3道。 相反,您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的两个问题可能是正确的。 (我经常这样做233)
这是最令人沮丧和气愤的! 我感触很深! ! 这也是最难受的时候,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因为这也是你提高成绩的时候。
这20题的分析,你必须从头到尾仔细阅读每个选项。 如果你对知识点感觉模糊,就看书上的。 如果您觉得本书不够详细或者没有找到知识点,可以在书中阅读。 记下笔记,以便下次参考。 然后,只要你在选项或者知识点上犯了错误,就按类别记在Excel表格中。 这是你的错误书和你的盲点。
在我的表格中,红框代表的是我已经做了n次仍然会出错的知识点。 黄色方框代表老师说的重点知识点,而我偶尔也会犯错。 其他颜色没有任何意义。 我真题做了10遍的时候,看题就知道选项是什么了。 事实上,此时实际的问题确实意义不大。 这时,我反复查看各个科目的Excel表格。
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 比如刑事起诉、死刑复核执行等真实问题,一开始的10个问题我确实能回答一到两个。 按照这个流程,完成10道这样的题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 但我现在觉得是值得的,因为虽然花了我很长的时间,但我基本上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且通过做本章的题我可以轻松得到70%到80%的分数。
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花时间去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 每个科目都会有这样一个章节。 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逃避。 只要咬紧牙关,克服它们,你就会发现,你对Excel表格中记录的知识点越来越熟悉,这意味着你在知识点上丢分越来越少。
第一次做真题肯定很累很费时间。 我就这样做了三遍。 第二次、第三次我就能明显感觉到进步,时间至少快了一倍,所以现在我明白了,第一次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逃避,不要欺骗自己
总结
主观与客观的分离带来了哪些变化? 不要再花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了。 一切都没有改变,重点也永远不会改变。
以前的律师考试经验有用吗? 直到写到最后我才发现,我写的很多观点和我去年读到的经验贴非常相似。 只是司法考试和法律考试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司法考试时代也存在主观题。 做完真题之后你就会知道了。 与过去相比,法考的主观题在本质上确实没有什么不同。
考生应该如何适应改革?不用担心,按照老师的节奏制定自己的计划即可。 当你完全掌握了过去的任何一套试卷后,你就能够适应他所做的任何改变。
(补充几点:1.不建议在论坛、老师群、微博等投入大量时间,就像2018年我所在的几个群就主客观分离问题发生了巨大的争吵,但无论他们说多少有什么用呢?我还没考完就退出了。
2、主观题如何准备?每个科目的主观题套路不同,侧重点也有较大差异。 不过从2018年来看,各科老师的应对方式完全没问题,所以你只需要关注老师的进度即可,无需担心。
3. 你会遇到A老师和B老师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答案的情况。 你该怎么办? 许多实际问题的答案都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在民法领域。 老钟的回答与朱马法律检验中的回答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是否可以善意取得赃物留置权)。 我当时很困惑。 ,这里建议学会自己思考,觉得有道理就走哪个(毕竟分析思维很完整)。 2018年的几道真题也存在争议。 据说,所有这些问题如果答对了就得分。 来源不可靠,但我相信-。 -
4.最后我必须再次强调,真的不要欺骗自己! ! ! ! ! ! 做对题目并不代表你知道每个选项的知识点。 在看分析的时候,不能因为答对了就不继续看下去,因为你会发现很多题思路错误,一不小心就答对了。 不要对自己撒谎。 当你对某个知识点感觉模糊,而看似已经掌握时,不要犹豫。 看书,听讲座,立即做本章真题。 消除这个隐患最多需要二十分钟。 不要冒险! ! ! ! ! ! ! ! ! ! )
祝大家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