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现场分享独家经验
越秀电大中专技工广东将着手构建“广东新时代新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如何改革创新?12月18日,南方都市报南都教育联盟举行“2018教育年会暨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致敬分享会”,揭晓了2018年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与会者就教育创新优秀案例进行了剖析分享。广东省教育厅原厅长罗伟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都报系总裁任天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南都教育联盟理事长梅志清出席了活动。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代表分享该校创新案例。
发挥媒体智库服务作用
助力广东教育改革创新
今年初,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提出“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型媒体”,宣告向智库媒体转型之路开启。梅志清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南都教育联盟承载着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在教育领域的课题研究,秉持传播、评价、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连接政府、学校、协会、企业等各界,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和连接功能,充分发挥媒体的决策参考、智库服务作用,引导舆论,营造氛围,助力广东教育改革创新。
对于会上发布的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梅志清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表彰传播这些宝贵的创新成果,将不断涌现的创新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将更多创新成果成功推广出去,将广东教育的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彰显,在全社会营造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大优秀案例具备代表性
创新性、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今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南都教育联盟充分发挥媒体的评价功能,首次面向广东省内普通高校、职业学校、中小学开展了2018年广东教育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经过教育部门的官方推荐、联盟成员单位自荐、社会征集,选出了44个教育创新案例,参评案例覆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学校治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等方面,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来自政府、协会、学界的专家对参评案例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选出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
这十大案例具备“代表性”、“创新性”、“可复制性”和“推广性”,既有利用“科技+教育”的手段实现教学评价,也有薄弱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治理;既有利用传统文化,创新课程体系,也有实现教育上的精准扶贫,解决学生教育的同时也打通就业渠道;既有聚焦当下热点,探索实现教学体制机制改革,也有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培养综合发展人才。
鼓励创新的同时
也要包容失败和失误
“用媒体的影响力来评选教育创新优秀案例,这对教育改革创新尤为重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中也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本次教育创新优秀案例评选的评委之一,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认为,教育界应该有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目前,应试教育倾向、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通过创新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的新型人才;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教育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的问题。
同时,吴颖民认为,要破除创新的神秘感,“关键要有变革的意愿,变革课程、变革管理、变革评价、变革对好学生、好老师、好学校的看法,这样的话,很多地方是可以创新的。”
“我们鼓励创新的同时,要包容失败和失误。”吴颖民希望,社会要为创新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如果没有一个更包容的社会氛围,也不可能产生更多的创新。
与会嘉宾热议教育发展与创新。
广州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校长叶丽诗分享该校创新案例。
----------------|声|音|----------------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党委原副书记李萍:
最根本的创新是要培养
有创新能力和品格的人才
“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出炉并在12月18日宣布,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次内容非常丰富,它是广东教育界同仁、师生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洪流中勇于创新品质的集体亮相和表现。”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党委原副书记李萍说,十大优秀案例中让她印象特别深的是基础教育的几个项目。比如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教育”案例,“‘全人教育’是我一直非常关注的,自己也有一些研究心得。我感觉到,教育的使命就是人才培养,让千差万别、不可替代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光发亮。他们的生命发光发亮了,教育的创新就真正有了更大的成效”。
谈及对广东高校创新方面的思考,李萍说,“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创新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品格的人才,对大学来说,这个创新比我们所有的创新包括物的创新,都更加基础和更加根本。”
广东教育督导学会会长陈健:
优秀案例都有追求创新的精神品质
谈及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时,广东教育督导学会会长陈健表示,这十个案例所展示的精神品质是一致的,这个精神品质可以理解为:首先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崇高的使命、一种在新时代积极有为的崇高使命,这是十个创新案例的共同精神特征;其次,这十个案例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们所认可的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在于它们在教育理念的科学性、教育改革发展手段的先进性以及对教育发展时代把握的敏锐性方面表现出非常好的创新力。“我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们的精神品质,一个是他们在创新方面的自觉的追求,成就了南都教育联盟此次评选出的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
要改变“创新高不可攀”的观念
“创新实际上并不是高不可攀。”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指出,像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从治理的角度去谈管理创新,像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就是一个校本课程的创新。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改变“创新高不可攀、创新不是基层的事情”的观念。此外,吴颖民还强调,“学校一定要想,我要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想得深,我相信创新一定会出现。”吴颖民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案例举例,该校明确要培养企业欢迎的人,从这个点出发,寻求与企业的紧密互动,也因此培养的人才深受欢迎。
广州天河区教育局副调研员张伟春:
互联网+时代,连接就是创新
“我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两个字:连接。”广州天河区教育局副调研员张伟春指出,《“优课解码”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这个项目并非只有天河区教育局参与,还有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电大、清远市教育局、湛江市教育局、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等。张伟春认为,把不同的人联合在一起,发挥每个人的所长,就能够实现跨界。“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很多便捷,也带出更多‘创新’可以连接的地方。我们可以把更多的人连接在一起,把老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把人和机器连接在一起、把互联网和中国传统文化连接在一起,我想这就是创新。”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
任何科技本质上都是手段
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
“教育行业,不管是校长培养还是教师培养,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培养,最终的问题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科技加上教育也无非是这样一件事情。”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认为,不管科技发生什么变化,不管是硬件、软件、人工智能技术,还是VR、AR、区块链技术等,最后本质上都是手段,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培养出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更优秀的、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自己的信仰、特长兴趣的人才。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贺蓓 叶斯茗 刘雪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峰
二、广州市海珠区越秀区内所有中专职中技校
浙江越秀学院分数线答:好多喔。。 我只知道, 越秀区那间 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 ,是广州中职校来说,算最好的。
三、广州全部职中
越秀电大中专技工最佳答案荔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州市番禺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番禺农校)。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水产学校。 广东省对外贸易学校。 广州市第一商业 。广州市工艺...
四、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好吗
浙江越秀学院分数线答:岭南吧,岭南的学风不错,师资和学习环境也很好,建议你还是去岭南吧!
五、越秀大塘街开展党员先锋志愿服务活动
越秀电大中专技工7月15日,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在东山印象台开展“学史力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集市活动。
活动现场除了设置有传统的理发、磨刀、针灸等服务项目外,还增加了义诊、健康知识宣传、政策业务咨询、安全知识宣传、人大代表进社区等项目。义诊活动有大塘卫生院和瑞杏堂的专家坐诊,宣传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等知识,同时医护人员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血压测量和按摩等服务;政策业务咨询方面有省社保局工作人员提供社保业务咨询、大塘街道综合保障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来穗人员积分制积服务咨询、广州住房公积金越秀住房管理部工作人员提供公积金政策业务咨询。广州市老年开放大学关爱退休老人,除了为老年人提供课程业务咨询外还免费为老年人派米。在禁毒摊位边,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派送宣传单张,宣传禁毒、防邪知识等安全知识宣传。
此外,越秀区大塘街人大代表联络室还组织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现场为居民群众解答各类民生问题,受到街坊们的热烈欢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 区敏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通讯员 区敏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