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真题答案网友版
小编根据考生回忆整理了2021年成考真题答案,答案均为考生回忆版,同学们可以对下答案,以下内容根据参加10月24日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考试的考生提供,仅供参考。
补全对话:
what is you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yes or no?
作文:
假如你是李华,Peter邀请你参加聚会,可你临时有事,不能参加聚会,需给Peter写一封信,需阐明不能去的理由。
以上分享部分真题及答案,点击下载更多>>
2021年成人高考已经结束了,什么时候公布成考成绩呢,小编建议考生可以提前填写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届时可及时收到2021年各省成考考试成绩查询时间通知。
其他科目还在完善整理中……答案由考生回忆,可能会存在偏差,仅供参考!预祝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湖北成人高考考试答案成人高考英语真题之答案与解析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好,按照惯例,昨天我们分享了成人高考英语真题合集,大家有认真做吗?今天公布答案了哦,大家认真对比,看看答案解析,肯定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的哟!
下个月的今天就要正式考试啦,全国统考,试卷一样,所以我发的这些笔记都可以用的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啦~大家一定要复习哦!加油
湖北成人考试网成人看40页绝对会爆哭的漫画,97分的最佳新番非他莫属
啊,啥都憋说了。
Sir话就放这里:它必须10月最佳新番!
张嘴,吃安利:
《国王排名》
王様ランキング
豆瓣9.7,评分最高的新番。
霸权社(日本Wit Studio公司)十周年纪念作。
霸权社为何物?
《进击的巨人》(前三季)制作公司。销量一度霸占公司第一,因此赐外号“霸权”。
根据同名人气漫画《国王排名》改编。
曾经日本媒体给这部漫画的声誉是:
“一部成人看40页绝对会哭的漫画。”
不过。
40页之前,第一帧之前,你可能会先被萌哭。
这也是《国王排名》最独特的地方——画风。
在你看遍各种妖艳复杂的画风后,它回归到最2D最简洁的童话风格。
不仅是画风,人物和故事也是绝对的扎实。
半年番,23集。
第一集,20多分钟,就已经清清爽爽不拖泥带水地把世界观建立好了!
更重要的是。
只需一集,你就会就爱上了这个又迷你又怂,史上最失败的王子——波吉。
一大批妈粉也已经在路上了。
他是国王排名第七名的伯斯王所统治的王国的大王子。
什么是“国王的排名”?
就是国王也要打榜,看谁应援的骑士多,谁的幅员辽阔,谁的城市更繁荣。
既然波吉的父王排名第七,那看来是个热血番,交给儿子完成逆袭?
想多了。
这个王子就离谱。
对付强盗,波吉用的不是智慧和勇气。
而是……谦让。
强盗说,既然你没有钱,那把衣服脱下来给我吧。
王子就这样乖乖滴脱得光溜溜的。
强盗让他明天同一时间来交值钱的衣服。
波吉还愉快地接受了!
第二天,波吉果然来了,还穿着最尊贵最值钱的衣服。
第三天还来,第四天还来,每一天都穿着最值钱的衣服来“脱”给强盗。
再看波吉的爸爸。
身边英勇的家臣,也就只有他的手臂大小。
他曾经赤手空拳打跑了怪兽,为天下百姓赢回了太平。
你告诉我,这TM排名第七???
王子被强盗扒光衣服,他只能光溜溜地走在大街上。
天生听力有问题,表达有障碍,看上去还很“傻”,连剑都拿不利索。
没有人认为波吉是一位名正言顺的第一王子,更不是未来国王的料。
宫里的人暗中嘲讽他,就连老百姓也嘲笑他。
有这样王子,未来这个国家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些嘲讽,波吉真的听不懂,也不介意吗?
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
脸上都是汗珠,憋红了脸,但又什么都无法表达。
更让人揪心的是。
在无人的房间里,他终于放心痛快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了。
你看这镜头角度,从来没有对准波吉委屈的脸。
哭泣时,只看到了抹泪的背影和掉落的一滴滴泪珠。
波吉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软弱。
他有一个梦想,成为排行第一的国王。
所以他默默地承受着。
片头闪回的几个镜头,早已说明一切。
已逝的母亲病床上,妈妈安慰着被欺负了的王子。
立下他们之间的约定:
战胜许许多多不愉快的事,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国王。
当然,为了实现和妈妈的约定,只有自己知道的倔强是不够的。
上有来自父亲和继母的压力,下有来自民众的压力。
还有一个谁都认为最适合当国王的竞争对手:
比他高大,比他强壮,一个人打倒一支队伍的戴达二王子。
波吉其实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杀手锏。
第一集结尾,已经初始交代完毕。
波吉宣战戴达王子。
看笑话的时候到了?
波吉输出不行,但被动加成高。
体型轻巧,动作灵敏,擅长“躲避”战术。
对手无论往哪边攻击,都能轻易闪开。
等到对方恼羞成怒时,找准机会迎头一棒。
可以看出,《国王排名》就是一部架空奇幻励志番。
里面没有绝对的坏人。
只有反差萌,和温情的治愈。
所以,成年人为啥“看了40页后就会爆泪呢?”
大家从波吉身上看到了自己。
善良可以战胜一切吗?
似乎成人世界不认可。
曾经有想要做的事,但遇到现实打击后很快偃旗息鼓。
漫画作者,十日草辅曾经也是这样的“成年人”。
从小立志成为漫画家,但入行后无法承受连载漫画的压力,便跟大多数人一样,去当了20年的上班族。
多年后,还是没有忘记漫画家的梦想。
43岁,中年时期才正式出道,创作了《国王的排行》并投稿到网站。
《国王排名》赢得各项漫画大奖,漫画版本翻译成多国语言,还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动漫版本。
他的故事,让Sir想起片中一个片段:
王子光着身子,毫不畏惧地走在大街上。
成年人暗搓搓议论。
小孩子却会光明正大地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不穿衣服呢?”
王子不会说话。
他内心要怎么回答?
Sir知道,你们已经迫不及待要说了,皇帝的新衣嘛。
可是在这个只属于孩子的世界,我们允许有另一种答案:
“你为什么不穿衣服?”
“因为我的衣服不见了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
湖北成人高考考试答案两性关系中的人格障碍可以被治愈吗心理医生给出了答案
201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某在宾馆服药自杀,送医救治期间被宣布“脑死亡”。
事情发生后,包某与其男友牟某的聊天记录被曝光。据聊天记录显示,两人交往期间牟某对包某使用大量侮辱性言语,要求包某称自己为“主人”,还曾向包某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一系列变态要求。
包某母亲认为,牟某的折磨是导致包某自杀的主要原因,而牟某对此予以否认。
一个原本有着美好未来的花季女孩,因被男友实施极端精神控制和精神虐待而选择自杀,这个案件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
当时便有与包某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提出,牟某或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简称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这位网友还根据自己的经历列举了一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如:
1、不停地贬损你,从生活琐事到思想价值观。他也会贬损其他人。
2、吹嘘自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
3、干涉我的社交
4、一旦吵架,他会恶人先告状,装可怜,装伤心,情感特别浮夸虚伪;而且还把责任都推给你,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像个诡辩’天才’。
5、一旦发生分歧,或者我不认同他的做法,他就会变得很恐怖。
6、分手以后(我甩了他),他会在朋友圈发一些诋毁我的话。把分手的责任都推给我,都是我不好。另一方面,他也会不断试探你,又来挑逗你,看有没有机会。
7、对女朋友特别吝啬,但对其他人很大方。因为他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超级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
……
《南都周刊》也曾采访了一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交往过并深受其害的女孩小猪头,她详细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我曾交往像王力宏一样的「渣男」,分手后严重抑郁到想要自杀》。
了解他们的经历就会发现,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确有很多显著的共同点,比如他们通常有非常高的自恋程度,甚至有较好的工作能力。牟某曾是北京大学学生会第三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为2015-2016年度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曾于2016年至2017年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体育部长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王力宏在音乐上和事业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
但他们普遍擅长撒谎和表演,缺乏同理心,在亲密关系中无法良好相处,给伴侣带来极大的伤害。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表现可被界定为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如何分辨?这种人格障碍的成因是什么?患者是否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人格障碍能否被治愈?
带着这些问题,《南都周刊》采访了上海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任越,请他来为我们解答。
Q:通常什么情况下病人会被确诊为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A:在国内的诊断标准里,其实是没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概念的,在国内的我们用的是ICD10编码系统,它有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分类,包括了偏执、分裂、社交紊乱、情绪不稳、表演强迫等类型,表演型人格跟这个比较像。
美国有一个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科研使用会比较多一点。虽然是科研使用比较多,但是所有精神科医生也会知道这个诊断,这个里面才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诊断会比较麻烦,它是一些非常非常主观的判断,我们不能靠第三方视角去医院里面描述来下诊断,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描述会不会有偏差,一定要见到本人和他有过接触之后我们才能去下诊断。
Q:这样的患者会有什么表现?
A:在上述这九条特征里面,如果满足五条以上的特征,那么我们就可以达成诊断了。
我们需要和患者反反复复聊很多次才能下这个诊断,一个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临床经验,一个是需要和这个人聊很多次,诊断过程会比较漫长一点。
和人格障碍的人交流,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会觉得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是我的性格。我们聊其他的可能进展会比较慢一点,因为有时候他们会有一点抵触情绪。
一般他们是不会自己来,一般都是由家属、恋人或者朋友同事陪同过来的。同时比较有帮助的,就是陪他来的这个人提供的一些信息。家属通常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受了一些痛苦,所以他会带着这个病人来做纠正。我们会从家属这里得到60%的信息,然后用这些信息去问患者,这样也有助于诊断。
Q: NPA在ICD-10更符合表演型人格,如果诊断一个人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话,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区别吗?
A:表演型人格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对应。它其实在一个大类里,就是表演性人格的特征是非常戏剧化、很夸张,但是他同时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会想要得到其他人的赞赏。如果他是自恋型的,我们会把它的特征提取出来,看他到底符合ICD-10里面的哪一个人格。因为有的自恋型表现为情绪不稳,有的自恋型会表现为这种表演性比较强,我们去提取他的性格特征,看符合我们哪个的诊断标准,会细分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都会对应到表演上面,本身人格障碍的诊断就需要非常谨慎。
Q:这类患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格障碍?
A:首先,所有的人格障碍一般都会发生在成年或者成年早期,我们人格障碍的诊断只针对于成年人,也是18岁以上我们才会给他下诊断。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或许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个是遗传。比如家里三代之内有人格障碍,不管是哪种人格障碍,如果亲属里面有人格障碍,那么他相对也会更容易患。
第二个是环境和社会因素。我们把环境和社会因素主要归于童年时期,比如父母对他非常溺爱,还有的过于严厉,从来不称赞他,他的情感没有回应,有情感虐待等。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特别是童年期有这样情况的话,可能会造成从儿童时期开始有NPD人格的发展倾向,到了成年后人格比较成熟了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第三个是生理结构。现在有专业人士在研究是否有某些脑区和同情心有关系。我印象中好像是核岛状的皮层和前额叶的皮层是和同情心、情绪调节是有关系的,但是具体和哪个脑区有关系,脑区里面怎么变化的,这个目前还没有特别明晰,因此不能作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依据。
Q:自恋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什么区别?
A:其实很多很成功的人,他可能也会表现为一些自恋的人格特质。只有当这些人格特质持续存在,并会影响到他的社会功能(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等)以及对他的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时候,才是人格障碍。
Q:社会功能受损体现在哪些方面?
A:比如说他非常想去追求成功,同时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他想要得到的是赞美,如果得不到的话,他可能会感到羞辱、自卑,就可能会出现狂怒、脾气暴躁甚至与人发生冲突。还有人会把自己缩起来,完全没办法工作,只有当有其他人不停地赞扬他时,他才会再次出来去社交去工作。
所以他会有可能情绪不稳,行为混乱,当他的自恋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很多社会功能,或者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痛苦,那么我们才会诊断这是人格障碍。
Q:这类患者能自己发现吗?
A:当他在这个关系中不觉得痛苦,有掌控的时候,他是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的。但是当他遇到了一些障碍,比如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而没办法工作,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很痛苦,他才会想着可能是我有些问题,那么我要去看一看。
精神科的患者一般来就诊都是当自己感到痛苦的时候,才会来就诊。但来就诊的原因一定不是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我要来解决我的痛苦,但是我的行为没有问题”。
Q:NPD对人有正面影响吗?
A:他们需要得到人的赞美,想得到认同,那要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不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那么就要求你确实要做得很好,这方面可能会造成一些正向的影响。
但是一般来讲,能做到这种事情的人可能也不是一个典型的患者,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成功者的一个特质。
Q:他们如果是去寻求帮助,有什么自愈的方法或是被治愈的方法吗?
A:我们会觉得所有的人格障碍在治疗上都会比较困难。人格的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那么它的治疗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很多时候你没办法去追踪一个人格障碍它有没有治好,我们只能说我改善了他当前的症状,但是他以后是不是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或者说以另外的形式出现这种人格障碍的表现,这是无法确定的。因为它不像其他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脏血管堵塞了,放个支架好了,这是明明白白的。
一般很少有患者是持续来治疗的,除非他非常信任这个治疗师,或者他确实有一些问题,自己没办法解决,他需要一个很长久的支持。你们可能不大清楚,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他是中立的,但是他是永远保护患者的。所以说只要你过来做治疗,那么你在这个环境是完全放松和安全的。我们不排除有一些患者,他持续地遇到一些问题,那么他就持续地需要有一个这样安全的环境来待着。
一般心理治疗会用CBT(认知行为疗法)或者精神分析疗法。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可能认知行为疗法这些会比较有效一点。因为患者本身会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他对自己的一些认知是有偏差的。用CBT治疗能够中断或者改变他的一些行为模式,从而改变他在社会上的一些表现。另外也可能会用一些人际关系的疗法,它会更加聚焦于问题,比如当前情侣中、夫妻中或者同事中出现问题,那么我就用这种治疗方法来帮你改善冲突,解决这些问题。(曹嘉轩、李君悦对本文亦有贡献)
14岁女孩去世,1500字遗书曝光:“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看到这句话时,难以想象这是一位14岁花季少女留给父母的诀别书。
近日 ,“上海14岁女生跳楼”的新闻在网上炸开了锅,让人痛心不已。
看完女孩近1500字的遗书后,更是泪水不禁往外流。
是怎样的经历,磨灭了她的希望?
遗书中的这几句话,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严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
“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让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向人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
父母的辱骂与虚荣,最终压垮了这个14岁的女孩。
不忍想起周国平老师的那句话:“家里的花自杀了,遗书写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独缺少阳光和爱。”
亲子关系最可怕的,就是沦为一场“囹圄之灾”。
几天前的一个深夜,家人睡去后,女孩静静地在房间整理好她所有的压岁钱,一共3万多块,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桌上。
从学校借来还未还的书,她一本本写下明细,叮嘱父母替她归还。
她想到年迈的奶奶,希望父母把奶奶接过来一起住。
她还想到了年幼的弟弟,祈求到:“请好好待她的弟弟吧,请收手这种伤害。”
临末,她还想起了父母,祝愿到:“诚心诚意祝你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少加班少熬夜。”
为了不让家成为凶宅,就连她离开的方式,也是带着体恤的。
交代好一切,她踩在榻榻米床上,一跃而出,奔向了天堂。
在榻榻米床上,她留下纸条叮嘱:“榻榻米我用鞋踩过,用抹布擦干净。”
多么细腻懂事的女孩,她对外界充满了爱,却无人看破她的无助与绝望。
事后,有网友透露说:“父母根本没想到女孩会这样。”
是啊,每次孩子出事,父母都感到愕然,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母亲节那天,成都一名高二学生对妈妈说完“母亲节快乐”之后,便去了学校没再回来。
去年,武汉市一名初三学生,被母亲当众扇了几耳光后,沉默了两分钟便跳下了楼。
他们没有哭,没有闹,然后突然离开了。
作家张悦然在《樱桃之远》中写到: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
他们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我们常以为孩子是没有情绪的,肆意欺压他们,却忽略了他们心灵也是炙热的。
很多时候,孩子表面若无其事,其实内心早已崩溃。
成年人崩溃时,可以哭,可以闹,因为都深知成年人的不易。
而孩子崩溃时,不敢哭,不敢闹,甚至不能有情绪。
因为,孩子的哭闹,是不听话、不懂事的代名词。
孩子的情绪,是不被看见的,孩子的崩溃,是悄无声息的。
演员马伊琍曾说:“父母有时候渴望掌控,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对多数父母而言,父母的价值,在于掌控孩子。
而孩子的价值,则在于考出好成绩,成为乖孩子,给父母争面子。
正如女孩在遗书中的控诉:“我是你们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曾看过网友@邓学长被妈妈逼疯的经历。
小时候,她成绩不如身边的同龄孩子,妈妈便逼着她一定要超过其他人。
尽管她在其他方面很优秀,妈妈全都视而不见。
她若在某一方面输给其他孩子,妈妈就会又打又骂:
“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就不行?”
长大后,她仍逃脱不了,她的工作和感情生活,都成了妈妈攀比的砝码。
为了维持完美人设,妈妈常在外人面前对她嘘寒问暖,装出一副慈母的姿态。
而她,也被逼着扮演一个全能孝女。
久而久之,她越来越不爱说话,精神开始混乱,被诊断出抑郁症。
可妈妈在得知她身患抑郁症后,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为什么别人都没事,就你得了抑郁症!”
“妈妈”一词,本应是温暖的港湾,却成了她的梦魇。
邓学长一边承受着抑郁症的折磨,一边努力工作挣钱。
最终,她把自己送进精神病院治疗,才如愿逃离了妈妈。
瑞士心理学家米勒说:
“一旦孩子被当做父母的私人财产,被父母利用以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父母对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础的成长已经被粗暴的打断。”
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是对孩子人生的剥削。
你所满意的人生,不是孩子期盼的人生;你所虚构的蓝图,不应该让孩子来买单。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憧憬。
你可以引导,但不能霸占。
真正的爱,不是压榨,不是剥削,更不是控制,而是尊重。
女孩的遗书中有一句话,揭穿了千万父母的伪装,她说:
“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的人,永远有资格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在读书或者写功课的人。
不为别的,就因为人家是长辈。”
言语中充满了无奈,也饱含了鄙夷。
生活中,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
父母躺着刷抖音、打游戏,却要求孩子看书、写作业;
父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父母工作摸鱼,生活躺平,却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一天傍晚,米米妈下班回家见儿子还没写作业,便斥责了几句。
不曾想,儿子反问她:“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妈妈也没好好学习呀。”
米米妈瞬间被儿子问住了,看着孩子闪亮而疑惑的眼睛,她开始反思。
思量过后,米米妈决定要考北大,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于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常能看到她埋头苦学的身影。
家人多次劝她算了,对她说:
“能有几个考上北大的?何况你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
但她没放弃,并如愿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收到通知书的那天,两个孩子比她还高兴,连连称赞妈妈。
大宝受妈妈影响,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小宝在哥哥的带动下,也嚷嚷着:“妈妈学习,哥哥学习,我也要学习。”
董卿曾说过:“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优秀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鞭策者,而是做孩子的引路人。
人生路漫漫,你能鞭策他一时,无法鞭策他一世。
不要把对人生的恐慌,堆砌到孩子身上,孩子需要不是强压,而是指引。
与其沉迷于鸡娃,强力拉伸孩子,不如先自我审视,鸡好自己。
和孩子并肩前行,共同成长,才是为人父母最顶级的智慧。
宫崎骏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写到: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这世间,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苛求孩子完美,只会将他愈推愈远。
最终,让孩子在精神上疏远你,在生活中离开你。
接纳孩子的平凡,无条件地爱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你对孩子有多温柔,孩子就有多爱自己;
你给孩子多浓厚的爱,孩子就拥抱世界有多深。
若你是孩子,愿你被温柔以待;若你为父母,愿你开明而有爱。
作者 | 可沫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