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虫子再这么死下去,人类末日不远
湖北黄石成人高考试卷摄影:JOHN SEAMONS, MY SHOT
今天要说虫子,
因为它跟人类的存续息息相关。
转眼已经快到“惊蛰”,
这个节气——
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
但你不知道虫子正面临空前危机——
如今的一声天雷,
还能“惊醒”多少虫子呢?
再设想“生态末日”之前如果有警钟响起,
那么这个警钟又会被怎样敲响呢?
答案罕有人知——
是昆虫减少。
人们最后一次见到加利福尼亚甜灰蝶身影(展开仅三厘米),大约在80年前的旧金山,一些科学家担心,它们的灭绝或许已是全球性昆虫大消亡的前兆。
昆虫在动物界中占比达八成,
四分之三的开花植物依赖其授粉,
否则都将灭绝——
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说法更直接:
假如人类突然消失,
地球将“再度恢复到一万年前
物种丰富的平衡状态”;
反之,
假如消失的是昆虫,
生态将陷入彻底混乱。
摄影:DAVID LIITTSCH WAGER
熊蜂的传粉作用至关重要,但许多熊蜂科物种都受到极端高温和其他因素的威胁。
摄影:CLAY BOLT,MINDEN PICTURES
克雷菲尔德昆虫学会二十年的工作成果显示,
从1989年到2016年,
德国保护区内飞虫生物量大幅下降,
下降率高达76%,
《卫报》曾发出“世界生态末日”的警告。
来自德国克雷菲尔德昆虫学会的昆虫学家分别在1994年8月(左)和2016年8月(右)用两周时间收集到的飞虫——在同一地点使用完全相同的诱捕装置。
地球住户
昆虫是地球最早“拓荒者”、
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生物。
它们在四亿多年前已出现,
比第一批恐龙还早近两亿年。
而跟恐龙完全相反,
亘古以来,
昆虫灭绝率超级低。
萤火虫
图源:维基百科
几年前研究人员检查了最大的甲虫亚目
——多食亚目的化石记录
(包括金龟子、叩头虫和萤火虫等)。
结果是,纵观整个进化史,
多食亚目昆虫从未有一科灭绝,
即使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大灭绝,
也未对它们造成什么影响。
这也太强了……
“小强”应该是整个昆虫界的别称。
攒了四亿多年还不易灭绝,
成果是拥有姓名的昆虫只有100万种,
仅占昆虫种类总量的五分之一,
剩下的不是科学家想不出来叫啥了,
是估算出的剩下400万种昆虫没被发现。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田纳西州以及厄瓜多尔,摄影师戴维·利施瓦格尔为昆虫纲中的数十只昆虫拍摄肖像,这一纲包括上百万种昆虫,成虫皆为六足、三段肢体和一副坚硬的外骨骼。
仅寄生蜂的一个科——
姬蜂科,又称达尔文黄蜂,
就有大约10万种,
比所有已知的鱼类、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鸟类的总和还多。
寄生蜂下目。
图源:维基百科
达尔文曾与一位朋友吐槽过,
光是姬蜂科的存在就足以反驳创世理论,
因为没有哪个“仁慈且全能的神”,
会设计出这样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的寄生虫。
亚利桑那州奇里卡瓦山上的一处灯光陷阱的收获,主要为大白条天蛾和稻绿蝽。在这里,戴尔的团队尚未发现毛虫数量减少的迹象。但他说,过去几年中这处陷阱捕获过更多更稀有的昆虫。
无可替代的生态角色
昆虫的大规模减少标志着生态末日,
这并不是在夸大其词,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难以替代。
从左到右对应着昆虫的五大生态角色:供应者、分解者、害虫防治者、传粉者、土壤工程师。
许多植物的种子上都长着微小的附属物,称为油质体,富含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蚂蚁得到种子后,只吃油质体,剩下的部分就可以发芽。
杂食的成年鸟类在幼鸟时期往往要依赖昆虫。比如卡罗莱纳山雀的幼鸟就只吃毛虫,养大一窝小山雀要消耗5000多只毛虫,这种鸟自1970年以来减少了三分之一,一部分原因就来自食物缺乏。
在哥斯达黎加拉塞尔瓦研究站,装着叶片的袋子组成的“动物园”里生活着数百只毛虫,以及它们体内的寄生蜂卵。
昆虫对食物链的影响是很大的,食虫的爬行动物包括壁虎、变色蜥和石龙子等;树鼩和食蚁兽是食虫的哺乳动物。主要以虫子为食的鸟类包括燕子、刺嘴莺、啄木鸟和鹪鹩。
黑檀豆娘生活在北美洲东部树木繁茂的溪流附近,这只五厘米长的标本来自大烟雾山。它捕食的对象包含蚊子,同时也是鸟类和蛙类的猎食对象。这种豆娘是已知的近3000种豆娘之一,和蜻蜓同属一目。与其他近亲不同,它尚未面临威胁。
分解者角色的重要性毋庸赘言,
蜣螂吃粪便,有助土壤恢复养分。
白蚁啃食木头,作用类似。
在适当条件下,
绿头苍蝇的蛆虫一周内,
就能消耗掉一具人类尸体的 60%。
死亡的有机物(包括人类的尸体)没有堆积,
除了荒野上的“食死徒”秃鹫,
地球的生物们还应该感谢昆虫。
在大烟雾山靠近田纳西州的一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生格雷厄姆·蒙哥马利从植物的叶子上收集昆虫,希望能复制70年前的一项调查。因为缺乏关于昆虫种群数量的长期数据,它们减少的程度尚不明确。
“小强”的减灭
海拔5600米喜马拉雅山脉上有石蝇的踪迹;
地下900米深的洞穴里可见到蠹鱼;
黄石温泉的卤水蝇生活在滚烫的泉池边,
无翅的南极蠓通过在其卵的表面,
覆盖一层防冻剂凝胶类物质,
得以在寒冷环境中存活。
两只南极蠓
图源:维基百科
一种源自非洲半干旱地区
叫做“昏睡摇蚊”的双翅类昆虫,
其幼虫能在极度干旱期收缩成干燥薄片,
进入蛰伏状态,
然后能沉睡15年以上再复苏。
厄瓜多尔的高原上生活着多种安第斯虎甲(全世界已知甲壳虫种类超过35万)。这只很可能捕食森林地面的其他昆虫。它身上的橙色斑点将其伪装成一只长着可怕毒刺的蚁蜂,以迷惑天敌。
昆虫能在不同环境的生态位中生存,
一棵树就能成为上百种昆虫的家园,
有的栖身树皮,有的啃食树叶,
有的仰赖树根过活,
小小的昆虫心满意足地实践着“资源分配”。
拉塞尔瓦研究站的一片叶子上,处于蜂蛹阶段(即介于幼虫和成虫之间)的寄生蜂成群聚集在一只垂死的毛虫身上,它为其提供营养,它们也控制着毛虫的数量。
这群有滋有味活了四亿年的小动物,
极端环境都难不倒它们,
却在人类手上大群走向减灭。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
甲壳虫的数量已经减少了80%以上,
其多样性下降了近40%;
像哥斯达黎加的大力神甲虫一样,犀牛甲虫有助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玻利维亚的犀牛甲虫受到森林砍伐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以及偷猎宠物交易的威胁。
摄影:PIOTR NASKRECKI
自19世纪末以来,
蝴蝶的数量减少了近85%;
从2012年开始,
北方蜉蝣种群数量也已下降一半还多;
从2008年到2017年,
德国草原和森林里的昆虫种类,
已经减少30%以上。
锈斑熊蜂——其特点是背部有一块铁锈红色的斑点,如今数量已经降低至极少的水平,2017年1月被列为濒危物种。
供图:NATURE COLLECTION, ALAMY
面对如此令人不安的颓势,
为保护传粉昆虫,
欧盟已禁用大多数新烟碱类杀虫剂。
在德国摩泽尔河岸,克雷菲尔德昆虫学会的总负责人马丁·索尔格拿着一瓶用马氏网(一种用来捕捉飞虫的类似帐篷的精巧装置)捕捉到的标本。
如果主要是气候变化,
似乎只有全球行动起来减少排放,
才能真正带来改变。
如果杀虫剂和生境丧失是罪魁祸首,
那么地区性或是局部范围内的行动,
就能产生重大影响。
在厄瓜多尔亚马孙流域的一处野外观测站,背部打光的帐诱装置吸引了大量夜间飞行的昆虫。附近地点的一些灯光陷阱也反映出昆虫数量的骤减,汽车挡风玻璃上亦如此。
薛西斯协会负责人斯科特·布莱克说:
“植物和昆虫织就了地球的衣衫。
我们却正在将其撕成碎片,
需要把它重新编织起来。”
即可畅享《国家地理》初春献礼
注册新会员
即获满减券
满百减二十全场通用!
购买
美国《国家地理》科普双语启蒙书
二、成人高考试题难吗
黄冈高考试卷不难。
录取线一般都在150分至180分左右,医学、护理类会高一些,但整体还需看省的最低录取线。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录取。
三、惊险!公交上一醉酒男子持菜刀扬言要砍人,司机按下关门键与其对峙16分钟
湖北黄石成人高考试卷10月5日下午,黄石4路公交车发生惊险一幕:一名醉酒男子未戴口罩欲乘车,遭到司机徐波阻拦,不想这名男子竟对其大打出手,并掏出菜刀扬言要砍人。关键时刻,徐波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按下关门键,将自己和这名男子一起关在车内,双方对峙16分钟后,直到民警赶到将男子制伏,危险才得以解除。
“当时那人没戴口罩,我便提醒他按防疫规定戴好口罩。”10月8日,提起当日发生的一幕,黄石鸿泰公交公司的4路车司机徐波仍心有余悸。他介绍,当天下午2时19分,其驾驶4路公交车在西塞山区卫生院站准备发车时,上来一名50多岁的男子,该男子称“我没钱,也没口罩”,便径直往车厢后面走去。徐波便再次提醒称,不按规定戴口罩,不得上车。没想到却惹恼了这名乘客,对方转身冲到驾驶位置,挥拳对徐波进行殴打。
而此时,车内包括这名男子在内共有5名乘客,除一名老人和两名未成年人外,还有一名成年女性。这名女乘客见状上车劝阻,不想男子却掏出一把菜刀,将这名女子逼退后,再次一手拿刀一手殴打徐波。
“几名乘客见状吓得都逃下了车。”徐波介绍,由于该男子注意力都在他身上,他见到乘客下车后,便拿起一个物品进行阻挡,并将车门迅速关闭。由于是始发站,其同事马雪竹听到车内的打斗声,拍打着车门提醒行凶男子“冷静”。同时隔着车窗向男子递了一根烟,试图稳住对方情绪。在接过马雪竹的烟后,这名男子果然情绪缓和了下来。16分钟后,黄石西塞山河口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迅速将这名持刀男子控制。
“当时那人手中有刀,浑身一股酒味。”徐波介绍,见车内乘客下车后,这名行凶的男子扬言要下车砍人,并称在西塞山一带“没怕过谁”。担心其下车伤人,他才关上了车门,仍由对方进行殴打。从该男子动手开始,直到民警赶到将其控制,徐波与这名持刀男子在车内对峙了漫长的16分钟。而男子几次试图去摁开门键,均被徐波阻止。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41岁的徐波5月份才应聘到鸿泰公交公司上班,其驾驶的4路公交车运营线路在黄石爱康医院至西塞街道办事处,一趟来回需要约1个小时。当这名男子被控制后,徐波也因伤前往医院检查,所幸只是多处软组织损伤,并无其它大碍。
记者从黄石警方了解到,行凶男子53岁,系黄石西塞山区人,曾因醉酒闹事被警方治安拘留过。事发当天,该男子中午饮酒后,达到了醉酒状态,一时冲动殴打了徐波。目前,男子因涉嫌寻衅滋事已被刑事拘留。
来源: 极目新闻
四、处理交通违章“露出马脚”,27年命案逃犯落网
黄冈高考试卷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胡迪 曹晨露
用驾驶证处理了两起并不起眼的交通违章,却成了湖北大冶市公安局民警眼中的线索。9月底,根据这条交通违章的处罚,民警循线追踪,从湖北赶到河南、再从河南赶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辗转千里终于将一名潜逃27年的命案逃犯抓捕归案。
嫌犯张某创被押解回大冶
铁矿保卫科职工遭矿工杀害
1994年9月的一天,位于大冶市保安镇的武钢铁矿余华寺分矿宿舍发生了一起纠纷,矿工张某创遭到该矿保卫科职工马某等人的殴打。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张某创与马某庆的小舅子发生了矛盾,而马某庆仗着自己在保卫科工作,遂带人将张某创教训了一顿。受伤的张某创并没有报警,而是想找人从中进行调解。
9月22日,张某创在工作时,与工友董某谈及此事,并委托其帮忙从中调解。董某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表示一定会处理好此事。可没想到,当董某找马某庆时,对方并不买账。
气愤的董某认为马某庆欺负外地人,遂授意让张某创拿刀下去“教训”一下对方。随后两人回到宿舍,董某在张某创床头下拿了一把砍刀藏于衣服内,张某创则拿了一把匕首藏于上衣口袋下楼与马某庆见面。
两人先是笑脸相迎,让马某庆包容,却没想到对方并不领情。此时,张某创突然变脸,持匕首朝马某庆腹部、背部、胸部连刺数刀,董某也在旁用砍刀对马某庆进行砍杀。行凶后,两人迅速逃离现场,马某庆经送医后当日死亡。
1996年,董某被警方抓获到案,而张某创则潜逃在外。
追凶27年嫌疑人如人间蒸发
张某创出生于1971年,河南濮阳人,幼时随当矿工的父亲一起搬至河南焦作,成年后和父辈一样,张某创也在矿里当了一名工人,并分配到武钢铁矿余华寺分矿工作。
由于在濮阳出生,先后在焦作和湖北大冶工作,张某创有3个身份证。案发后,大冶警方将其河南两个身份证注销,保留大冶的身份证明并进行通缉。
“当时的条件有限,给抓捕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大冶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石锐介绍,案发时,张某创23岁。受当时侦查手段和追逃手段限制,警方一直没有找到张某创藏身之处。但27年间,专案民警曾赴河南、青海等地进行调查,始终没有放弃对张某创的追捕。
专班民警在青海省抓获逃犯张某创
今年9月,大冶市公安局启动“秋风行动”。副市长、公安局长黄开广要求刑侦大队进一步梳理命案积案,加大力度开展工作,争取破获一批尘封案件,彰显法律尊严。
该市公安局分管刑侦副局长黄河立即组织针对尘封27年之久的“张某创故意伤害致死案”成立专班,部署攻坚工作,专班民警利用警务大数据等最新侦查手段对案件重新梳理研判。
处理一起交通违章露出马脚
从1994年9月22日马某庆遭害到今年9月22日民警再次赶赴河南焦作、濮阳开展外围调查,整整过去了27年。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天,专班民警习力、阮少锋发现张某创的弟弟张某珍,另一个名叫“张某玲”的身份证早已注销,但该身份证却办理了驾驶证,而这个驾证在青海省互助县今年处理过两条车辆违章信息。
与哥哥张某创一样,张某珍也有两个身份证,并有两个名字,其在出生地濮阳用的是“张某玲”,在焦作办理的户籍信息是张某珍。2014年8月,“张某玲”的身份信息被当地公安机关注销。为何一个注销的身份证却办理了驾驶证?这个发现让专班民警喜出望外。大冶警方立即与青海省互助县刑侦大队联系,经互助县刑侦大队协助侦查获悉,经查违章车辆,发现车主名为胡某芳,系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户口显示有两个儿子均姓张,无丈夫信息。
专班民警押解嫌犯张某创回冶的途中
9月27日,通过互助警方的调查,很快查到了胡某芳丈夫名叫“张某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互助县,入赘胡某芳家做上门女婿。经提供张某珍的照片辨认,确定该男子并非真正的张某珍。
“此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追捕了27年的凶手!”根据该线索,黄开广要求命案专班立即赶往青海省开展工作。9月28日,石锐带领专班民警习力、阮少锋驰骋1600公里赶往互助县。29日,经当地警方、黄石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高警下陆大队的大力协助,民警锁定“张某玲”正在驾驶货车在外地送货。9月30日上午10时,互助县公安组织警力配合大冶警方专班,驱车400余公里前往海北州祁连县实施追捕。
嫌犯张某创接受大冶警方审讯
当日下午5时13分,专班民警在当地警方的全力支持下,在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将在逃27年的命案逃犯张某创成功抓获。经突审,张某创对故意伤害马某庆致死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承认冒用“张某玲”身份潜逃的事实。
“这一天终于来了……”落网时,张某创感慨称,似乎早已预料到应有的结局。原来,张某创利用弟弟的身份证委托朋友办理了驾驶证,但其没想到,该身份证已注销,在办理违章时,最终露出了“马脚”。
目前,张某创已被刑事拘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五、想长寿就要过好人生前60年
湖北黄石成人高考试卷常吃外卖or回家做饭?
躺着刷手机or户外跑步?
天天熬夜or早睡早起?……
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决定你今后的健康。
所以说,你现在怎样生活,决定了你60岁后活得怎样!
现在:手机不离身
60岁后:颈椎疼,眼睛花
起床先摸手机,上班路上看手机,中午休息看会儿手机,晚上回家窝在床上看手机,除了睡觉就是看手机。你不知道的是,你在看手机,身体在抗议。
长期玩手机会导致脖子承受过度的压力,让颈椎正常的弯曲度“反向”,还会使眼部遭受强烈的刺激,引发眼部肌肉疲劳,视力下降。
还没等到60岁就已经颈椎僵硬,眼睛花了。
现在:窝在家里不动
60岁后:没钱还一身病
天天对着电脑,就爱窝在沙发里,站着必须靠着墙、坐着必须靠椅背,能躺着就更好了。然而,“宅”在家里一动不动的生活方式,往往会损伤眼睛、骨骼、肠胃的健康,同时还会降低人的反应能力,结果躺着躺着就躺进医院的病床了。
“如果你每天24小时不动,结果会怎么样?可能会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李松波指出,在全球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体力活动不足位居第五位!
宅着宅着,健康没了,何必呢?
现在:总爱吃剩饭剩菜?
60岁后:钱没增加,胃在受罪
有些人,节俭习惯了,从来不舍得扔掉剩菜,哪怕已经剩了好多天。节俭是个好习惯,但是爱吃剩菜就不是好习惯了。节俭虽然可以省钱,但若因节俭吃剩菜而吃出问题,花的医药费绝对比省的钱多。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曾指出,上一顿剩的饭菜,保存不当放“坏了”,再吃下去的话,胃肠道也受不了,容易吃坏肚子。此外,尤其是一些绿叶菜,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还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偶尔吃一顿没有关系,但如果我们长期吃这样的剩菜,摄入的亚硝酸盐过多,从而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会致癌。
不用等到60岁,你的胃就被折腾惨了!
现在:天天熬夜、作息杂乱
60岁后:你熬的不是夜,是命
还有一些人,他们黑白颠倒,根本没有作息可言。习惯了晚上精神、白天补觉的状态。
但有一句话叫:你熬的不是夜,是命!
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医师马涵英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
长期缺乏睡眠,人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对于本身有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等的病人,熬夜无形中给心脏加重负荷,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等事故。
60岁后,还有你么?
现在:应酬不断、酒桌不离
60岁后:肝不好,三高也不远
人到中年,身体也正值壮年,如果仗着自己还年轻,应付各种酒桌,浪费的是时间,毁掉的是健康!
饭局里吃得多、动得少,大鱼大肉又喝酒,长此以往,啤酒肚是越来越大、头发却越来越少,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都快“凑齐”了。
尤其喝酒这一项,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60岁后,但愿你还有一个好肝。
现在:不爱吃早饭
60岁后:胆囊藏“石头”
早上起晚了,上班要迟到,不吃早饭啦……一旦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危险就离你不远了!
2019年,媒体报道湖北黄石大冶市一位54岁的女士因胆囊结石引发严重上腹疼痛,令人震惊的是,医生通过手术从其胆囊中取出形状各异的结石多达7750颗!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刘博解释,不吃早餐形成结石与胆囊工作原理有关。因为进餐才会“启动”胆囊收缩排泄胆汁,进入胆总管再入肠道,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如不吃早餐或饮食不规律,胆汁会在胆囊里储存过长,久而久之就会有胆固醇类的固体物质析出,形成结石。
60岁,你的胆囊也许就装“石头”了!
现在:管不住嘴,吃起来没完
60岁后:不仅胖,还一身病
我们常听一句话:“人的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这句话有点吓人,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吃得过多的危害。
每顿多吃几口,让你腰围越来越粗,体重不断增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离不开你,同时患癌几率变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的文章,通过检索超过1000篇研究论文,发现有充足证据表明,脂肪超标与13种癌症的发生有关:结肠癌、食道癌、肾癌、子宫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胆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脑膜瘤、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
60岁,但愿你与癌症无缘!
现在:饮食作息规律,热爱锻炼
60岁后:身康体健、平安到100岁
观察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能够发现,他们大都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爱走动,爱家人,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作息。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介绍,要想轻松活到100岁,关键在于过好人生的前60年。
有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按照良好习惯生活的人到了60岁:
60岁退休后,压力减轻了,时间富裕了,经验成熟了,很容易就一马平川,一路平安到80岁。
80岁以后只要好好关爱自己,可以20年不变,平安到100岁。
平安活到100岁
坚持做好“八个一”
每天喝水不少于一升
少量多次主动喝水,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7-8 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每天喝够一杯奶
牛奶是日常膳食中很重要的一类食物,每天都应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00克。以普通的200毫升的袋装奶为例,每天喝1-2袋。
久坐一小时要活动
每久坐1个小时就起来活动5-10分钟,工作再忙、游戏再有趣,连5分钟时间都不肯给健康让路,真的就说不过去了。
每天吃一把坚果
坚果食品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但是,要控制量,不能多吃。
每天运动一小时
上班路上骑自行车,晚饭后出去快走、慢跑……太多的运动方法了,每天给自己最少一小时的时间去运动。
晚上11点前入睡
睡眠是一件自然而又必不可少的事情,别在熬夜中折损健康、折磨精神,这样不值!早点睡吧,超过23点睡觉算熬夜。
保持一份好心情
安顿好心,调整好情绪,凡事看开点!尤其对女性来说安顿好心,情绪稳定一点,多交交友更关键。
据健康时报报道
作者:
来源: 武汉晚报